M型社會當道,逐漸發展出窮忙和富閒這兩種生活型態,台灣也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,逐漸走向「窮者越忙、富者越閒」的社會。1111人力銀行更指出,台灣社會的五大窮忙產業包括:餐飲旅遊娛樂、百貨零售門市、文教出版、傳統製造及媒體廣告業。到底這兩種極端的族群有何不同?在第429期凱絡媒體週報裡,凱絡媒體企劃組特別針對這兩個族群從人口特性、生活習慣、消費態度、媒體接觸等面向,做一系列的觀察和統整。 M化社會的二極生活形態──窮忙與富閒  

 關於「窮忙富閒」的研究發現,最早由中央大學人資研究所的教授提出,針對1980-2005年間,台灣地區勞動人口平均工時與薪資變化的分析中指出:男性所得前10%的「富人組」近25年來每周平均工時減少了8小時,時薪則已增加到近820元,但男性所得最後10%的「窮人組」,每周工時不減反增,換算的時薪才不過80元,在女性也有類似的發現,因而顯示台灣已逐漸走向「窮者越忙、富者越閒」的社會。  

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2008年2月底公佈的數據,2007年平均每月工時為180.3小時,換算每天工作時數約8-9小時,平均月薪約為 36,000元。而根據1111人力銀行所指出五大窮忙產業(餐飲旅遊娛樂、百貨零售門市、文教出版、傳統製造及媒體廣告業)的工作性質中,更可以反映出景氣不振,消費性產業萎縮對於工時及薪資的影響。本文以下將針對窮忙與富閒的二群人,從人口特性、生活習慣、消費態度、媒體接觸等面向進行分析。   

由於窮忙與富閒並無絕對的量化定義,為了進行數據分析,此依照主計處公佈的平均工時及薪資水準,同時斟酌資料的樣本限制,將窮忙族暫定義為:個人月收25,000以下 工時在11小時以上之有工作男女;富閒族則為:個人月收100,000以上,平日工時9小時以內之有工作男女。 誰窮忙?誰富閒?  

 從性別與年齡的分佈狀況觀察,整體就業人口比例以男性較高,窮忙族群則以40~54歲女性相對較多,他們整天工作幾乎沒時間休息,下班回家可能還必須兼當家庭主婦;相對在富閒這群人當中,男性的比例超過8成,年齡明顯集中在50~59歲,他們多已是公司核心級人物,工作時間正常並同時享有穩定的高收入。


窮忙行業:工時長,薪水又低的窮忙行業中,前三名為批發零售、住宿餐飲及服務業,工作類型又以非技術性的「服務銷售人員」佔最大比例,約61%。
 
  富閒行業:上下班時間固定又可以月領高收的行業同樣以批發零售業,但在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、營造業則相對較高,工作類型中「專業技術人員」佔比相對較高,其中更包含自營商和民意代表。

健康與人生價值
 
  比較二群人對於健康的態度,窮忙族也關心自己的健康,但她們卻沒時間去運動、做健康檢查或是收集醫療資訊,但和一般人一樣願意吃健康食品彌補;富閒族則比別人願意花時間收集醫療資訊和買保健產品。
 
  在人生的價值上,除了家庭和健康之外,金錢和物質仍是窮忙族的第一優先,宗教信仰也是他們精神寄託的重要來源,對於工作、社交和知識學問的注重則遠不及一般人 。相反地、富閒族除了花錢享樂之外,在權力名聲追求和知識學問精進的也相對突出,對健康和金錢的重視程度也比一般人高。


理財收支觀念
 
  所謂「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」也可在數據中得到印證,富閒族群對於金錢的投資計畫和收支運用都是高度關心,對於理財訊息隨時保持高敏感度,妥善運用各種投資工具以錢養錢,創造更多的財富。
 
  窮忙一族在高投資計畫低收支管理的項目相對較高,她們將重心放在積極投資卻沒有效管理收支,造成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。

購物行為與消費態度
 
  窮忙族對於消費態度較消極,他們沒時間留意折扣活動訊息,不太會去試用,但比較願意貨比三家、買較環保的產品,至於產品的使用感覺和購物氣氛並不那麼在意 。
 
  富閒族的消費態度更為理性,不僅要求品質和使用的感覺,同時他們也比一般人對價格更敏感,有贈品的東西更吸引他們購買。

媒體接觸
 
  電視仍然是接觸率最高的媒體,富閒的族群在報紙和週刊的接觸表現高於全體 ,顯示他們注重資訊吸收的時效性;窮忙族在各媒體的接觸度都偏低,其中又以網路和廣播最低,沒日沒夜的長時間工作讓他們沒機會上網或聽廣播,資訊的來源主 要還是透過電視和報紙 ,在月刊的表現則相對突出。

電視接觸時段
 
  電視的接觸時段也反映出二個族群的差異,富閒族群的工作時間較為固定,電視接觸從晚上7點開始出現高峰,看電視的時間也比一般人稍長;窮忙族則多集中在中午時段,晚上其實看電視的比例也比一般人少。

媒體信賴狀況
 
  窮忙族表現在對媒體的信任和依賴都是相對較低,因為他們能接觸媒體的時間也相對較少,依賴度也較低,對於電視報章雜誌中提供的訊息也都輕鬆 看待,基本上不會太相信。反而是富閒族有更多機會在工作時和下班後接觸媒體,也願意仔細閱讀書報雜誌,對於媒體訊息的依賴和信任自然較高。

廣告影響
 
  富閒族雖然時常接觸也信任媒體所提供的資訊,但廣告對於他們的影響會以增加品牌好感最多,看到廣告而直接產生購買行為的比例相對較少,因為 他們習慣在接受訊息之後,再透過網路或是詢問親友等等各種不同的管道收集資訊,做好決定之後再到通路上去體驗看看,最後才會決定要不要買。
 
  廣告對窮忙族的影響與全體差異不大,並沒有明顯集中狀況,且廣告對他們在增加品牌喜好的影響相對較低。

電視廣告注意內容
 
  窮忙一族看電視廣告的態度和一般族群大致相同,劇情還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,但他們比較沒心思在注意文案或是代言人,反倒比較會注意廣告品牌的名稱。
 
  富閒族看廣告的態度截然不同,他們比較不受廣告劇情影響,而是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產品介紹和功能性的呈現,因為「牛肉」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。

總結──針對富閒族
 
  層遞式包圍曝光:靈活運用金錢和時間的他們,對休閒和健康的態度更為開放和積極,也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理財觀念。表現在對媒體的接觸亦然, 他們不僅收看電視,報紙、網路和週刊更是他們快速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,而且他們相信媒體。如果從投資人生(包括身心健康)、提升自我和創造財富的角度出 發,配合電視、網路、週刊等媒體的層遞組合、以豐富的產品訊息反覆溝通,財力雄厚的富閒族絕對會很意願「投資」。

總結──針對窮忙族
  集中式精準溝通:工作佔據大多數的生活時間,追求金錢還是生活的重要目標,但他們有時卻不怎麼懂得規劃支出,消費態度也不那麼積極,對於廣 告訊息的關注並不深入。如果能將廣告資源集中在他們最有機會接觸的報紙、和電視,運用簡單清楚的品牌訊息吸引注意,再輔以價格或贈品促銷,即便再窮再忙也 會願意去賣場看看。(資料來源:凱絡媒體週報第429期「窮忙與富閒族群的二極生活形態」)


原文出處
http://www.brain.com.tw/News/NewsPublicContent.aspx?ID=1060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